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协同创新 > 协同创新平台 > 正文
协同创新平台

让数据资源流动和利用起来

作者: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8/1/17 9:16:59 人气:14 标签:让数据资源流动和利用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强调,要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政府部门作为最大的数据生产者和收集者,掌握着社会绝大部分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有利于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公共服务,而且可以促进公民、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和团体参与公共事务、开发新产品、提供创新服务。《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明确要求,2018年构建跨部门的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中央政府层面实现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的全覆盖。

  要通过数据开放,让数据流动和利用起来,以此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治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升级。要打破“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安全整合与安全共享数据资源。

  具体而言,应出台完善政府大数据使用规则,协调数据端口协议、统一数据输出标准、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将各级政府机构的数据库联动起来,保障数据的顺畅调配与整合。尤其是,要从全流程角度综合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实现一站式公共服务,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水平。

  同时,还需利用好企业的数据资源。要加强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加快公共服务领域数据集中和共享。对企业数据的利用,应切实保障企业的数据所有权,鼓励企业进行数据资源开发与创新。涉及政府治理的数据资源,应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发挥企业的专长和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大数据在满足百姓公共服务需求方面的作用。

  充分挖掘并释放数据价值,还离不开公众的深度参与和利用。从价值共创逻辑来看,政府为消费者提供数据服务和产品,而公众作为消费者参与数据的生产过程中,将有助于挖掘和释放政府数据的附加价值,激发公众和企业的创意与智慧,进而获得有巨大潜力或影响力的数据产品和服务。

  2009年以来,一些国家围绕政府数据的利用举行竞赛。参赛者包括软件开发者、网页设计师、学者、活动家、教育工作者、学生和新闻工作者,他们都对数据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以美国纽约市的竞赛为例,它以需求与问题为导向,通过开发技术产品解决纽约民众遇到的问题,涉及就业和经济的流动性、清洁能源和环境、终身学习和健康生活等领域。

  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是国内有着较大影响力的数据开发应用竞赛。2015年,该项竞赛将庞大的交通大数据向公众开放,征集改善城市交通、方便民众出行、创新商业模式的应用程序与解决方案,吸引了近3000名选手参加,包括软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管理咨询师、设计师以及在校学生。

  国内外实践表明,借助民众的力量对政府数据进行开发和应用,会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全社会对数据的再利用,可以创造出新的公共价值、激活社会创新,最大程度地释放数据红利。

  从目前政府数据的社会化开发和应用现状来看,总体上社会关注度有限,数据应用度有限,参与度也有限。为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的需求,需要明确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政策法规是基础保障。对数据共享及开发应用既能起到规范的作用,也可以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确保其发展沿着既定方向发挥价值和作用。新形势下,有必要在政策法规框架下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机制,厘清数据开发应用过程中的责权利关系以及实施程序。

  其次,重视大数据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人才素质、人才数量直接关系数据价值的挖掘和使用效果,进而会影响大数据时代公共服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说,拥有一批具有大数据思维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实现大数据战略的重要保障。

  最后,构建有利于政府数据开发利用的孵化环境。虽然与政府数据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具有潜在的经济收益,但要想在复杂的商业和市场环境下健康成长,仍需要良好的孵化环境支持。

  例如,英国政府专门建立开放数据研究所,积极介入大数据技术领域并给予适当的资金资助。在中国,贵州贵阳市政府通过建立交通大数据孵化器,搭建了集数据、计算、商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为创客研发和设计产品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

  可见,各国各地政府都在通过多种途径培育数据开发应用的孵化环境。下一步,有必要对探索成效进行量化比较,进而推动政策的完善、深化。

  (聂磊 许多,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本文网址:http://www.cscip.cn/changshashishanghuiminyingqiyekejichuangxinpingtai/4344.html
协同创新
更多>>联系我们

协同创新平台

联系人:杨周静
电 话:0731-88830520 
传 真:0731-88830520 
Q    Q:524434209
地 址:长沙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中南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