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协同创新 > 协同创新平台 > 正文
协同创新平台

湖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现状与思考

作者:姜芳蕊 来源:湖南知识产权智库 日期:2016/8/16 20:06:15 人气:15 标签:

 一、湖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现状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然而,融资难这一问题却始终困扰着科技型中小企业,原因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可用于抵押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较少,大多数资产体现为专利技术、商标、著作权等无形财产。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就是权利人将其合法拥有的且处于有效期间的专利权、注册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出质,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资金,并按期偿还资金本息的一种融资方式。因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破解当前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一条至关重要的途径。
      1. 相关政策积极推动质押融资工作开展
      近年来为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开展,湖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早在2009年,长沙市政府就发布了《关于促进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的意见》(长政发经济发展、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手段”〔2009〕7号),指出“发展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是服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提高意识,促进知识产权职业工作。2011年,湖南省知识产权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湖南监管局、湖南省科技厅出台了《关于促进湖南省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意见》(长银发[2012]121号)对知识产权融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2014年长沙市委、市政府依据《关于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速转型创新发展的意见》(长发[2014]16号)设立了市级知识产权质押贴息资金,“对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长沙市科技型企业,如按期偿还融资本息,最高给予实际支付融资利息的50%的资助,最高30万元。”2015年省知识产权局与省财政厅联合出台的《湖南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专项项目管理办法》中对专利权质押融资的评估费补贴进行具体的规定:对成功获得银行金融机构专利权质押融资的企业,按其专利权质押融资的一定额度给予评估费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实际融资额度确定为1万到10万元不等。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积极性,推动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快速发展。
      2. 科技型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需求旺盛
      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很好地契合了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以专利权质押融资为例,2016年2月至4月,湖南省企业自发通过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提交专利权质押融资需求的项目就有63个,金额达11.62亿元。且通过相较于传统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企业发展得更加迅速,如2015年,我省44家企业通过257件专利质押获得3.9亿元银行融资,当年这44家企业新增销售收入、利润、税收分别为6.4亿元、1.1亿元和5165万元,新增就业569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这又进一步催生了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的高涨。


二、湖南省专利权质押融资存在的问题
      1. 湖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严重滞后
      湖南省是在全国最早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的省份之一。2006年9月,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研讨会在湘潭召开;2008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通知,将湖南与北京、吉林、江西、山东、宁夏六个地区作为第一批开展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但目前,湖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情况却很不乐观,不仅质押融资额增长十分缓慢,在全国排名也十分靠后。2013年、2014年、2015年全国专利质押融资额分别为254亿元、489亿元和560亿元,而湖南省同期质押融资额仅有2.0亿元、3.5亿元和3.9亿元,数值上均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一,增长速度也低于全国增长水平,2015年全国排名为第28位。这与创新型湖南尤其是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需要严重不符,也严重制约了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2.知识产权质押金额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2013年,湖南省知识产权部门收集整理了68个项目近7亿元的质押融资需求,最终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仅为2.0亿元。2015年,近百个项目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最终质押融资总额为3.9亿元。一方面企业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不断增加,但另一方面,银行普遍存在“惜贷”的现象。究其根源,在于目前湖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缺乏风险分担机制,一旦企业不能按期偿还融资,银行很难像处置不动产那样,在较短时间内处置质押的知识产权变现以弥补融资损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当前湖南省质押融资模式中,由银行承担主要风险就成为制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推进的主要因素。
      3.宏观指导性政策多实践应用规范少
      虽然近年来湖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和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但这些政策文件大多是从宏观层面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对具体质押融资中的问题关注较少。直到2013年9月,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联合才发布湖南省首个专门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制定的引导性、鼓励性政策《长沙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融资贴息和补助管理办法》(试行)。随后出台的长发[2014]16号与2015《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虽然规定了融资贴息、评估等中间费用补贴政策,但其关注点都集中于如何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调动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在如何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上,这些政策中并没有作出回应,例如《长沙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融资贴息和补助管理办法》中规定给予成功开展质押融资的银行每笔0.5万-2万元的资金资助,这与银行放贷后所承担的风险相比未免显得杯水车薪,难以消除银行对风险的顾虑。这就导致目前全省仅北京银行和长沙银行对专利权质押融资有一定的积极性,其他银行都对此态度谨慎或者直接不愿放贷,湖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尚未形成规模。


三、破解湖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困境的对策
      1.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
      为尽快扭转我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滞后的局面,破解我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困境,让“知本”更快地变为资本,关键在于降低银行风险,提高银行参与质押融资的积极性。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北京、上海、武汉为首的几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湖南省可以借鉴这些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和服务职能,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金,降低银行风险,引导担保、评估机构等多方主体参与风险分担,逐步构建政府、银行、企业、中介机构等共同参与的风险分担机制。以消除银行的“惧贷”心理,撬动银行和社会资本增加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投放量,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常态化开展,真正发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企业的“输血”功能。
      2.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评估等中介机构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由于其涉及到专利等无形资产的评估,专业性较强,需要较成熟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深度参与,而目前有实力的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上广地区,我省专业性较强的评估机构较少。近年来我省通过引进北京连城、北京东鹏等评估公司在我省设立分公司,参与我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得到了银行和企业的高度认可。特别是北京银行与连城资产评估公司合作的评估担保一体化,与银行共担专利权质押融资风险,有效降低了银行贷款风险,促进了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大引进国内优秀评估机构到我省开展专利评估等相关业务,同时,大力培育本土中介机构发展壮大,活跃我省中介市场,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加快知识产权交易流转市场的培育
      银行之所以普遍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积极性不高,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知识产权交易流转市场不成熟,发生风险后,知识产权的处置变现较难,银行难以及时将知识产权处置变现来弥补贷款的损失。因此,成熟的知识产权交易流转市场是破解知识产权质押难题的最根本出路,必须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力度,搭建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平台。为推动我省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我省于2015年12月成立了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要充分发挥交易中心对知识产权转化的平台效应,依托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探索建立质押物集中处置平台,通过交易中心平台实现质押物流转,解决质押物处置难题。同时,引导交易中心参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价值评估、企业筛选等具体业务中,并约定发生风险后由交易中心承担一部分风险,以此来调动银行、担保机构等多方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常态化开展。
      4.促进专利质量的提升
      专利的质量本身决定了质押融资过程中对其评估的价值,进而最后影响到能否贷款成功或者贷款额度的大小,是专利权质押融资的基础。而目前,我省专利的质量普遍不高。近年来授权多集中在实用新型上,发明专利数量占比较少。2011-2015年全省共计申请专利20525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64659件,占总数的31.5%;实用新型申请量为91022件,占总数的44.35%。可见,我省的专利水平还有待提升,要进一步提高专利的质量,一方面要对提高专利申请人知识产权意识,引导申请人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开展专利挖掘、专利布局,从源头抓好专利申请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强化政策引导的针对性,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利资助,对那些明显缺乏新颖性、创造性的专利则不予发放资助,减少的专利的非正常申请,实行资助政策的监督机制,建议在实施专利费用资助政策时引入公示异议和资助后的动态跟踪制度,提高专利的申请质量。


 作者:  姜芳蕊  湖南省委党校

本文来源:湖南知识产权智库

本文网址:http://www.cscip.cn/changshashishanghuiminyingqiyekejichuangxinpingtai/2907.html
协同创新
更多>>联系我们

协同创新平台

联系人:杨周静
电 话:0731-88830520 
传 真:0731-88830520 
Q    Q:524434209
地 址:长沙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中南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