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协同创新 > 协同创新平台 > 正文
协同创新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多个项目启动

作者: 来源: 日期:2016/11/25 15:24:34 人气:31 标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多个项目启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信息安全认证认可项目召开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

 

11月2日,由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信息安全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代表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沈昌祥院士、蔡吉人院士等8名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专家,项目及课题承担单位的代表共计80余人参会。


“信息安全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重点围绕信息安全认证认可体系与信息安全质量监测关键技术、信息安全检测基准体系和关键技术、信息技术安全通用评价机制和关键技术、智能卡类产品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工控关键设备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新兴领域重要IT产品、系统和服务信息安全认证关键技术等6个开题开展研究。


国家认监委代表强调项目参与单位和科研人员要贯彻项目研究工作的高质量高标准要求,系统思考、形成合力,与建设网络强国这一目标做好衔接,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做好衔接,同时表示将积极提供业务指导和支撑。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代表从科技计划改革进展、专项管理目标与思路、流程与要点、管理举措等方面介绍了专项管理的重点和管理措施。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总体情况的汇报、项目秘书组组长对项目实施方案的汇报、各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实施方案的汇报,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质询并提出意见。财务专家对最新的科技项目财务管理政策进行了宣讲。

 

本项目由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牵头,联合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等19家行业优势力量,针对信息安全评价、检测基准和质量风险监测,旨在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研制急需的标准、样机、评估工具和系统平台,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和新兴领域开展应用,提高评价有效性和一致性水平,支撑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制度实施和质量监管,提升信息安全认证认可体系在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中的基础性支撑能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精密制造中的补偿和测量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京召开

 

10月27日,由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精密制造中的补偿和测量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北京召开了项目启动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家运载火箭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相关部门领导、项目专家组成员以及各课题承担单位的代表参加了启动会。


“精密制造中的补偿和测量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重点围绕高准确度气体折射率实时测量装置、高稳定性新型波长跟踪器、高速主轴及三维动态位移(测头)动静态参数综合计量系统、自支撑薄膜厚度计量标准装置、散斑数字比较全息测量系统等5个课题开展研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代表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既能解决航天装备制造的实际问题,又能推动国家质量基础共性技术的提升。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代表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流程及管理要求,强调项目牵头单位是科研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科研项目要按照法人管理责任制要求,切实做好项目组织实施、内部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技术部代表要求项目聚焦目标、落实责任、规范管理,建立规章制度,协调各方力量,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项目负责人张铁犁从项目背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课题设置与任务分工、预期成果等方面介绍了项目概况,各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课题实施方案。以中国工程院叶声华院士为组长的咨询专家组对项目整体研究计划给予了肯定,对项目及各课题的实施方案一一进行了质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本项目依托国家运载火箭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这一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平台,使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与我国航天精密制造产业发展紧密衔接,有助于夯实国家质量基础,助力我国探月工程、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带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发展与创新,进而满足航天航空、微电子半导体、新能源及精密机械等先进制造领域的溯源和科研需求,完善精密制造领域的计量测试手段,推动我国精密制造水平向前发展,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牵头两个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京召开

 

11月5日,由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金属材料超声无损检测及微损测试关键技术研究与仪器研制”项目和“游乐园和景区载人设备全生命周期检测监测与完整性评价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特种设备局、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代表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等34家项目参与单位的1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金属材料超声无损检测及微损测试关键技术研究与仪器研制”项目重点围绕阵列超声三维透视成像检测、阵列超声导波多模态成像检测、金属制设备在线电磁超声无损检测、铁磁性金属材料早期损伤磁声发射检测、材料性能微损测试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及仪器研制;“游乐园和景区载人设备全生命周期检测监测与完整性评价技术研究”项目重点围绕载人设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风险评价及质量提升对策、典型游乐设施虚拟仿真、质量预测和虚拟体验、基于本质安全的游乐设施设计与建造、载人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质量性能评价、载人设备完整性评价及动态质量监测与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和特种设备局代表,希望项目牵头单位能够统筹项目参与单位资源,加强各参与单位的沟通协调,加强经费管理等,确保项目取得重大科研进展。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代表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落实好法人责任制,及时跟进新的政策,提前做出成果规划,实施过程能够由点到面,汇集重大科研成果,给予质量专项有力支撑。


项目组对项目的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和创新点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项目的考核指标、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进度安排、可能出现的难点和风险点及控制,以及已开展的研究工作等进行了详细汇报。由中国工程院钟群鹏院士、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耿荣生研究员等9位专家组成的项目专家咨询组听取汇报后,肯定了项目的研究方案,并就项目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通过两个项目的实施,将促进我国载人设备制造业和游乐园与景区安全管理水平,实现装备缺陷检测及安全防护,减少金属工业设备因损伤失效导致的灾难性事故,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来源:科技部)

本文网址:http://www.cscip.cn/changshashishanghuiminyingqiyekejichuangxinpingtai/3242.html
协同创新
更多>>联系我们

协同创新平台

联系人:杨周静
电 话:0731-88830520 
传 真:0731-88830520 
Q    Q:524434209
地 址:长沙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中南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