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平台业务 > 高校科研成果池 > 商品
列车结构塑变吸能技术及装置

列车结构塑变吸能技术及装置

成果拥有单位:中南大学

成果简介:

列车碰撞事故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触目惊心,以人为本,研制吸能安全列车,为乘员提供安全保护是客运列车发展的永恒主题。我国与美、英、德等发达国家几乎同步开展列车耐撞性研究,但由于各国对其核心技术均相互保密,加之我国机车车辆结构型式、列车传递纵向力方式与国外相比有显著差别,因此,迫切需要自主创新。

项目历时15年,针对列车碰撞事故中乘员生存空间显著损失,人体伤害程度超限,爬车、穿透破坏、之字形脱轨等问题,从理论方法、关键技术、产品设计3个层次开展研究,发明了列车碰撞可控变形吸能技术:

    1提出碰撞可控变形吸能车辆设计方法。发明碰撞吸能车辆可控塑变力学分区技术及吸能装置,建立吸能车辆多级纵向刚度匹配模式,发明“弱刚度的吸能结构、强刚度的止挡结构、次强刚度的缓和结构、弱刚度的弹变结构”的多级刚度车体,已投入工程应用。

    2建立多车辆耦合碰撞吸能列车设计方法。发明吸能客运列车编组及连接技术,为预防车辆间耦合互撞导致的穿透破坏、爬车、之字形脱轨等后继事故的发生提供技术支撑。

    3建立碰撞吸能控制与行车失稳预警方法。提出多参数融合的列车碰撞阈值结构控制方法,实现了在正常运行时吸能列车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传递纵向力;发明列车运行姿态实时在线非接触监测方法及装置,实现了行车失稳预警。

    项目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8项,发表论文39篇。本项目形成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碰撞可控变形吸能技术,已实施6年,大大提升了国内机车车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科技进步,发展了列车多体耦合撞击动力学,培养了一批轨道交通装备研究与设计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出口客运列车、国内城市地铁及轻轨车辆,显著提高了轨道交通载运工具碰撞安全性,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人 气:12

标 签:列车结构塑变吸能技术及装置
商品介绍

合作方式:面议。

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中南大学科研部

电话:0731-88836342   88879272 

E-mail:kjckfb@ csu.edu.cn

本文网址:http://www.cscip.cn/gaoxiaokeyanchengguochi/1171.html
平台业务
更多>>联系我们

协同创新平台

联系人:杨周静
电 话:0731-88830520 
传 真:0731-88830520 
Q    Q:524434209
地 址:长沙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中南大学法学院